乾隆四十八年_第六百七十八章 新科举补习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八章 新科举补习班 (第4/7页)

小铁锅,那绝对让周围人羡慕死。

    林起宗当时问那赫哲人:「那现在呢?」

    摊主笑着道:「现在随便买,一个大子银元一个。别说我家了,八斤重的大铁锅我们村家家都有。」

    林起宗听了很是震惊。像他这样常年埋头功名的人,本来应该对物价没什么概念;可因为他岳丈从事的生意,这货又经常上门打秋风,一来二去,对铁器的销售价格也知道一些。

    乾隆时代的民间冶铸业主要集中在于长江以南,尤其是闽粤和江西。以江西兴国为例,货源地的批发价是每斤熟铁一分白银,运到北方至少是3~4分一斤,八斤重的铁锅单就成本而论是3钱银子。铁匠铺和杂货铺再赚点,到了老百姓手中就要五六钱银子,换算成制钱的话就是550~700文左右,实在不便宜。

    十几名应试者们的「作文」在三天后就被送到了于德利的案头,林起宗的文章很快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货在家时因为以替人代写书信谋生,首先字就写的很不错,一水的蝇头小楷,看上去赏心悦目。再者,他通过市场管理部人员勒索被查之事,说明了什么叫「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然后点明主题,对赵新歌功颂德了一番。

    林起宗自以为写的很有新意,然而包括他在内,所有应试者的文章在汪中看来都是狗屁不通,而且拍马屁还拍不到点上。

    好吧,到了这时候,抵达北海镇的应试童生已经凑够了四十人,于是考试委员会早就准备多时的培训班开课了。

    培训班的课程为期十天,地点就设在了北海镇行政学院。每天从早八点到晚八点,讲授的内容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