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7章 (第2/3页)
。放就放了。 谢星珩问:“军籍解了吗?” 军籍才是关键,大启朝有规定,入了军籍,要响应战时的号召,爹没了,儿子也得上。 军籍不消,往后麻烦少不了。 白老爷笑得苦涩:“解了,家财都散得光光的。”换了他儿子跟哥婿三人平安。 聊到这里,前情已完。 白家剩余家财不多,还要安家落户,再有日常开支,暂时结算不了货款。 白老爷记了帐,做生意诚信为本,先做了保证。 “等我家落定,这几个不成器的东西就会出去看场子,重新搭架子做生意,挣了钱,第一个还给老哥哥。” 江承海不急。 白家之后,京都的消息也回来了。 先是京都的庄子。 何镖头夫夫俩按照谢星珩的指点,种地挑了作物,以红薯为主。 生长期就买了红薯,试做粉丝粉条,看保质期,也锻炼手艺。 开春才种,等丰收后,就有第一批货赶制起来。只等销售变现。 另一个是养殖可以入药的虫子,也划地做药田。 让他们意外的是,虫子比药苗苗好养活。 目前已小有经验,他们单起了一封信,专门写药虫的养殖方法。丰州兄弟有意,也能养。 其余的则是各联络点的来信。 比朱聿和许行之的信息全面,几位先生整理过,一张纸算一条消息,类似的放在一起,不做分析,以免误导人。 最厚的信件是联络点传来的兵变感受,从他们的叙述里,可以看见这场变故,对普通百姓的影响。 江知与跟谢星珩认识的熟人,铁匠唐虎,因会打铁,瘸着腿被征去军营当铁匠,至今未归。 家里小儿子学了打铁的手艺,一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