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0 (第3/4页)
来这老糊涂说了一个馊主意,因此示意朱慈燐就按照徐烨所说的那么办,下旨命令户部铸造与欧洲各国重要、含金银量一样的金银贸易币。再者,为了和国际‘接轨’杨太后下懿旨铸造出来的金银贸易币,大小等同欧洲各国的金银币,并改原来‘一钱、二钱,五钱、一两’的称呼为,一分、二分,五分,一元。 “至于百姓们铜钱,等金银币铸造出来,按照1000文、三元银币的比例兑换吧。” 这时候一两黄金可兑换10两白银,十两白银可兑换十惯铜钱,一贯铜钱等于1000文。按时一千文只能兑换一元银币的,但由于此次准备铸造的金银币含量与欧洲各国持平、并不怎么样,为了避免百姓吃亏,杨太后才说出了一千文换三元银币的话。 毕竟金银币发行后,银币必然成为百姓们主流流通货币。而金币,估计只有对外贸易能够大面积的使用,所以白银兑换黄金的比例保持不变。与一两黄金兑换十两白银一样,十枚一元银币依然只能兑换一枚一元金币。 圣旨下发后,户部并没有急着铸造金银币,而是等着礼部设计大明金银币的图案形状!对于这件事,礼部官员采取很积极的态度,加班加点忙了三天,共设计了一百多种金银币样式、画于纸上、一起呈上供大明帝国的决策者朱慈燐以及杨太后挑选。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o(* ̄︶ ̄*)o ☆、第一百一十五章 对于这种事儿, 朱慈燐一向是不耐烦的, 因此他悠闲的在一旁品茗,看杨太后一副一副的仔细挑选。 杨太后挑选得及其认真,她将一百多中金银币样式都仔仔细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