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不耽误我赚你钱 (第2/4页)
子,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 他指着笔筒上的山石说道:“看到这山石没有,这种画法是国画中最为典型的技法,名披麻皴,是五代时期知名画家董源所创,而这种国画技法运用到瓷器上,是在明末清初,以顺治至康熙早期、康熙晚期至雍正两段时间最为盛行。 根据线条长短,披麻皴可分为长披麻和短披麻。顺治至康熙早期,流行长披麻皴,其笔意不装巧趣,风格浑朴自然。到了康熙晚期至雍正时期,长披麻皴技法逐渐让位于短披麻皴,其线条短而繁密,笔法更为灵秀,这也与整个明末清初时期艺术风格由大气粗犷向清雅秀丽的转变相一致……” 披麻皴是国画山水画中的常用皴法之一,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这种皴法往往以中锋线条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效果较为柔和遒劲。既没有极为粗狂豪迈的大开大合之感,也不是过于抽象的氤氲气息。 瓷器纹饰所说的披麻皴,是借鉴了国画中的术语,是一种“线皴”技法,是以柔韧的中锋线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形成众多线条“披散交搭”、类似披麻的纹饰风格。 摊主老板将笔筒上的山石画法向秦立展示了一下,“此款笔筒中山石的画法,就是典型的长披麻,所以它理应是顺治到康熙早期的产物,不过至今,考古界并未在顺治青花山水瓷器上发现长披麻技法,所以,此款笔筒是康熙早期年间的可能性更大!” 秦立追问:“那短披麻是什么样的?” 摊主老板在自己的摊位上瞅了瞅,伸手挑出一款青花山水瓷盘,指着上面的山石说道:“看到这山没有,是由各种方向的短线条构成,这种技法就是短披麻。” “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