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我的财富全靠摸_第一百七十一章 斗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一章 斗瓷 (第4/6页)

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瓷器,在颜色的配制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配制的技法,创造出了低温釉上彩这种新的瓷器品种。

    它是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

    却见此鼻烟壶高约6厘米,口径约2厘米,足横约3厘米,足纵不到2厘米,小口、椭圆形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腹部两面均以粉彩描绘两只螃蟹和芦苇、水藻。外底自右向左署矾红彩篆体“道光年制”四字横排款。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件鼻烟壶上的图案,乍看上去似是很常见的池塘小景,其实它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二甲传胪,亦称“黄甲传胪”。

    华夏古代科举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黄纸书写,故曰黄甲。

    清代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名次分为三甲,一甲共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明代科举称第二、三甲中的第一名为“传胪”,清代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另外,“胪”的本意为陈述、陈列,华夏古代以上传语告下为胪,故“传胪”亦指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

    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亲御太和殿,传胪官宣布第一、二、三甲名次,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若再加以引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