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薛定谔_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生 (第1/11页)

    “年来诸事皆不堪,乐非情愿悲非甘。”十六名倨才自傲的青年文士围坐在一座破败祠堂的大殿中央,高歌纵谈,意气风发,四周点缀着诗稿、画卷、酒器、烟具,以及伶人伎乐、莺莺燕燕,这是公元一九二三年秋天曼谷文艺的一个精彩片断。地点是在青岩山右侧以宽宏著称的经公祠内。比起两百五十六年前由著名知识分子团体火铁社在这里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时的招摇,这次无论规模与影响显然都要逊色得多。如果不是与会者中一个名叫秦方权的帕尧人后来与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一番私人交往,几乎没有人会相信一一包括历史学家与书画史研究者一一这次聚会所偶然推出的一个冠名泰南社的纯粹书画组织,会在泰国的历史上产生如此大的声望与影响。说起来还真让人不敢相信,甚至就在当天早晨一干人兴冲冲订雇轿子前往青岩山开会以前,作为他们领袖人物的秦亦如——或者叫秦录昆,后改名秦方权——尚一连三天泡在所下榻的惠群旅馆对面的戏院里风流自许,力捧一个名叫鲁五云的当红男旦,于银筝凤管、彩幕红氍间俨然新一代的顾曲周郎。当然,这一切也许并不影响在后来的回忆录和各种传记里,其脸部浓重的传统画家脂粉逐渐为光采耀人的政治油彩所取代和任意涂抹。在书画理想与政治抱负之间上下求索、始终无法辨识自己的真实面目,这大约是秦方权一生壮怀激烈而又牢sao满腹最致命的根源。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秦方权先生在第一次联谊大会分裂后从未担任过林谦和他们相关机构的职务,未做任何工作,采取了消极抵制的作法,但支持我们的各种艺术主张,是我们的一位好朋友。”(虞海宁夫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