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74节 (第2/5页)

物理学家!”

    消息下方附带一张图片,上面是论文的一部分数学论证,特别用红线标注了和‘定义质量单位’有关的两行内容。

    王浩还是第一次发微-博,专门去赞叹一个学者的成果,自然吸引了很多的关注。

    莱德利-帕森斯的研究影响力很大,但基本都是在国际物理学术圈子范围内,还很少有学术圈外的报道。

    换句话说,普通人是不知道的。

    当王浩发了微-博内容以后,好多人也去关注了一下,随后多数人还是失去了兴趣,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论物理实在太复杂了。

    但是一些学者就很惊讶了。

    即便是国内的物理学术圈,也在讨论莱德利-帕森斯的成果,因为研究把湮灭理论并入到弦理论范围内,而且是有些不讲道理的强行并入其中。

    在很多学者看来,王浩会对此不屑一顾,或者是感到很生气,怎么也没想到王浩会肯定研究成果。

    之后他们就注意到了,附带图片上特别被标注的两行内容。

    如果不被特别标注出来,那两行数学内容几乎不会被注意到,但特别标注出来以后,就肯定会被注意了。

    当然,绝大部分学者也是搞不明白的,但总是有学者能明白过来。

    比如,科学院物理学的周凯峰教授,他看到了内容以后,顿时明白王浩说的是什么,也发了个微-博给出解释,“这两行红线标注的内容,是对质量单位的定义,是属于湮灭理论的定义,而弦理论的定义截然不同。

    帕森斯的成果,只是湮灭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否定了弦理论。”

    周凯峰发布了消息以后,也有其他学者站出来发消息,甚至有个物理院士,还针对问题接受采访,做了个详细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