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3 (第2/4页)
在哪里?”虽然桑托斯是海因里希带来的,但是除了在巴西当地看过这孩子踢球,但是自那之后他就对桑托斯一无所知了。 十六岁的孩子其实正在球风定型的关键时刻,所以海因里希迫不及待的把他带来,还越级放到了U17的联赛中进行磨炼,然后又在阿道夫从U17主管教练提升为青训营主管教练的时候带去了二队参加比赛,都是为了打磨这颗之前没人发现的钻石。 海因里希对桑托斯的了解,来源与比赛录像,和偶尔去青训营的旁观,理解自然没有带了他一阵子的阿道夫来得深刻。 阿道夫并不藏私,他把一切说的清楚明白:“桑托斯很有灵性,看得出来他在足球上下的功夫很多,是我见过的球员里最多的!这个孩子的人生基本就是足球,球感很好,身体素质也不错,但是就是有些过于开放了,而且没有多少配合意识。” 海因里希点点头,他知道这话说的没错,南美球员的通病就是喜欢单干,而且性格奔放,球风虽然灵活洒脱但是很少有能好好约束住自己的。 能约束的,都成了球星,约束不住的,也就成了普通人。 “团队配合和战术理解这不是我能教给他的,不过在这几个月里,我教会了他什么是欧洲足球,什么是高效而不是卖弄,他学的很好。” 这句话终于让海因里希露出了笑脸,眼睛里带着笑意,看向阿道夫的眼神里也有了不可避免的欣赏。 有些巴西球员因为他们的天赋成了俱乐部的宠儿,球队从上到下都对他容忍纵容,往往适得其反,海因里希倒是喜欢阿道夫的态度,对球员有所管束才能真的对他好,也对俱乐部的未来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