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_第1252章 进退两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52章 进退两难 (第8/8页)

成语。

    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晋献公,他从茅津渡这里南渡大河,灭掉了虢国。

    晋献公有个儿子叫重耳,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这个大伙可能就比较熟悉了。

    毕竟《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古文,是要求背诵的嘛。

    讲的就是秦国和晋国联合攻打郑国,然后烛之武悄悄地劝退了秦军,甚至秦国还主动派人帮忙守卫郑国。

    当时晋国的国君呢,就是晋文公。

    此事过后没两年,晋文公就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国君之位,这就是晋襄公。

    然后秦人得了前几年安排在郑国内应的消息,说是郑国无备,可以趁机派军灭掉郑国。

    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穆公,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篇文章里所提起的“百里奚举于市”的事件主角之一。

    也就是提拔了百里奚,同时也是称霸西戎,给秦国往西拓地千里的秦国雄主。

    但这位雄主派兵欲灭郑,绝对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之一。

    他想趁着晋国国丧,政局动荡之时,与郑国内应里应外合,一举灭掉郑国。

    谁料到郑国及时得到消息,做好了准备,于是秦军只能是顺路灭掉依附晋国的滑国而回师。

    但就是在回师的时候,刚即位的晋襄公,领军从茅津渡南渡大河,埋伏秦军。

    秦军从上到下,无一人逃脱,三位主将皆被俘虏。

    可以说,悠悠古渡,见证了太多太多的历史。

    虽然大汉得到天下后,茅津渡再没遇到战事。

    但河东盐海所产的盐巴,相当一部分就是从茅津渡运至关东。

    甚至在汉军夺取了河东之后,仍有无孔不入的商队,偷偷地从渡口运盐到大河之南,以谋暴利。甲青的蜀汉之庄稼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