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8节 (第1/3页)
崔大山一听儿子这么说,问了句,“当真?” 崔大郎点了点头,“自然如此。爹,如英这字好听,是个好名字。” 二丫道:“我也觉得好听!” 崔如英眼巴巴地看着崔大山,心里一松,说道:“对呀,三娘子也和娘说了,娘也高兴。” 崔大山抿了抿唇,许娘子都说好,那应该不错。 他点点头说道:“那这回回去你给先生带些东西,爹给你钱去买。既然先生看重你,那你更得好好读书。” 崔如英道:“爹说得是,好不容易才有这样的机会,我必然要珍惜的。” 她顿了顿,看了崔大郎一样,接着道:“而且大哥都没去书院呢,我就先去了。若是我还不好好读书,那还不如从侯府回来,来铺子帮忙卖包子呢。” 崔大郎帮她说话,崔如英也趁机提提让他读书的事儿。崔大郎若能考取功名,对崔家只有好处。 就算考不上,识字会算账,当个掌柜的,对家里也有助益。 毕竟书院教的可不止读书识字,还有其他的课,比如礼、乐,当然算数也教。 读了书能写账本,也识字省着被人骗了。 书院又不是不放假,到时候放假回来也能帮忙。 以崔大郎的性子,不可能读了书就忘了家里。崔如英把这看成一项投资,更看重的崔大郎的品性,日后的回报是长期的。 而且家里有个读书人,见多识广,之后能不能把四郎五郎送到书院去,和这个也有关系。 崔大山许娘子知道读书有用,就会想着把其他孩子也送过去的。 让崔大郎去读书一直是崔大山的心愿,他也一直记得这个事。这回听崔如英又提起,他不禁又燃起念头,如今铺子生意还算稳当,要不要请个人,送儿子去读书去。 束脩家里交得起,笔墨也买得起。 崔大山:“这不刚开铺子吗,家里离不开人,是不是得请人来……你刘婶儿来的时候是轻巧点儿。她来帮忙两日,我送了些包子,还送了五斤猪rou。如英你说,要不要请你刘婶儿来铺子里帮忙?” 五斤猪rou四十五文,每日吃的包子加上送的,也有三四十文。真要一个月都来帮忙,搭的银子那就快一两银子了。 邻里邻居不在乎钱,在乎情分。可请人帮忙,尽管送了东西还欠人情呢。崔大山这人性子如此,就是忍不住在心里算这些。 若请帮工,一个月差不多五钱银子,可能还更少些,他当初做木工也就这么点儿,偶尔才多点儿。 招人来做就不一样了,一个月工钱定的。至于请不请刘婶儿,崔大山觉得请也行,刘婶儿做事很周到,这两日帮了不少忙了。 崔如英道:“多个人你们也能轻巧点,家里开铺子也不全是为了赚钱,先请一个看能不能忙活过来,其实工钱不算多。” 均到每一日来,请两个人,每日也就多花几十文钱。 帮忙干活还比不上木工,毕竟木工是手艺活儿。 崔大山:“行!” 崔如英道:“我回去问问吧,刘婶儿家孩子少,应该有空儿,正好明儿要做rou,我给拿些过去。” 崔大郎没说什么,尽管觉得读不读都行,可他更偏向于读书。 能读书肯定好,若是再回去,他一定好好用功。 一边说着话,午饭也快吃完了。 下午崔如英帮忙刷刷锅碗瓢盆,这时节水算不得太凉,多个人做这些也能快一点。厨房的事儿还是崔大山和二丫在忙活,买rou买菜,和面发面做卤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