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她有盛世美颜[快穿]_第7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节 (第6/6页)

接让人送过来,让人大开眼界。

    导演满足地拍了拍日渐鼓起的肚腩,真是痛并着快乐。

    不久后,录制终于进行到《《十六天魔舞》》。

    关于《《十六天魔舞》》,一部分学者认为,其来源于藏传佛教中的“金刚舞”,后来流入西夏成为河西赞佛曲,而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照搬了西夏的礼乐制度,“金刚舞”也流入了国内,成为了《《十六天魔舞》》。

    在元顺帝之前,是只在佛事以及国内重要典礼之时才会进行的表演。1

    然而,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亡国之君,明君的特质他一点没有,是位典型的昏君。

    元顺帝昏庸好色,《《十六天魔舞》》正是他最喜欢的舞蹈,是由十六位舞伎表演的群舞。

    《元史·顺帝纪》记载,元顺帝经常组织大型宫宴,跳《《十六天魔舞》》,其衣着华丽,手持法器,舞姿妖娆、神秘、曼妙动人,仿若天仙一般。

    十六位舞伎中有三位跳得最为出色,元顺帝给她们取名为三圣奴、妙乐奴和文殊奴。

    又有十一位宫女,给这十六位舞伎伴奏,她们有的扎着槌形的发髻,穿着常服,有的带着唐巾,穿着儒衫。用龙笛、头管、小鼓、筝、蓁、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等乐器进行演奏。

    每当宫中举办赞佛仪式,她们便会出场,不过只有受过密戒的官员才能观看舞蹈,其他人没有这种眼福。

    因为《十六天魔舞》是色彩艳丽,富于密宗神秘色彩的舞蹈。

    但之后,被后来的统治者描绘成不堪入目的房中术、yin戏,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并视为靡靡之音,编入《元史》。

    但它在国内舞蹈史中代表的地位,无人可以忽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