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七十四章 顶级料器 (第3/4页)
焙烧的过程中,若温度低了,珐琅釉不能充分熔化,则呈色不佳;若温度高,胎体变形,即成废品。 乾隆初御坊画珐琅工艺展至顶峰,乾隆二十五年(176o年)后御厂产量骤减,工匠们再没有像早期的创新意念,再也没出产如此器一样的j" />品。 料胎画珐琅是g" />廷作坊独有的技术,而产品非皇家不能拥有,更显皇家尊贵的身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一件和此器差不多大小,上面绘有五老图的料胎画珐琅笔筒,不过那一件源自希普斯理。而此器楚琛就不知道沃伦到底是哪得来的了。 不过,楚琛觉得从189o年米国出版的一本希普斯理的著作来看,此器应该和希普斯理的那些收藏一样,都来自一组稀世的小型料胎画珐琅器,这些器物应该全部由当时的画玻璃名匠j" />心绘制。 这批料器全都透白如白玉,器上的珐琅彩展现了清初展出来的丰富颜色系列。画珐琅图案不但构图巧妙,而且画功纯熟,笔触细腻j" />确。 楚琛g" />据以前看过的一些学术资料判断,这些器特应该都来自于清初g" />廷玻璃制作颠峰时期的作品,源由是康熙皇帝敕命成立玻璃厂。 该玻璃厂如其他御用作坊一样,由内务府造办处管辖,负责制作、维修、保管皇家器物。内务府为清代最大的政府机构,辖下造办处的主要作坊最初设于养心殿,1691年大部份迁到慈宁g" />后,仍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