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大明_第20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节 (第9/9页)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基本上都只有秀才的功名,或者是连秀才的功名都没有,一共十七八个人。其中有秀才功名的,约莫有六七个,连一个举人都没有。

    剩下的,说是读书人,其实,按照明朝文人的规矩来说,他们就是白丁。

    都是读书人,但读书人也不一样,也有自已的等级也有自已的规矩。像是高品级的读书人,那就是进土,是能够做官的,差一些的举人,在乡间地位就很尊贵,有关系有门路的,也能谋个一官半职,再差一点的秀才,好歹也能当个教书先生。

    而像是他们中大部分人这个样子,以后若是考不中功名,连教书先生也当不上,大概只能去那些开门做生意的店铺里给人记记账,算算数儿,大致也就是如此了。

    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年纪已经不小了,说句实在话,其中的很多人以后是很有可能再也没有任何进步。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家境也并非是多好,俗话说,穷文富武,这个年代读书的门槛远远比练武要低得多,练武的话,就没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而且要好吃好喝,如此才有力气打熬身体,身体才能长得壮实。

    而且买武器请师傅,那也都得花钱,读书则不用。

    这会儿读书的并不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恰恰相反,这个年代读书的绝大多数都是寒门子弟,上个私塾才能花多少钱?而且那书也是可以向别人借阅的,实在借不着还可以抄写,这个年代抄写诗书可不是什么稀罕事。

    抄写一遍不但能省了买书的钱,而且,有了这一遍熟悉,对于这本书的记忆还有不小的好处。

    也就是说在座的这些十几岁到三十岁不等的少年人和青年人,现下的前途是不那么光明的,而以后的前途也未必会多么光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