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我的财富全靠摸_第二百六十九章 捡漏从来都是知识对知识上的压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九章 捡漏从来都是知识对知识上的压迫! (第2/4页)

清官仿。

    需知道,自乾隆之后,清代其他各朝烧制瓷器的水平一茬不如一茬,在清后期,哪怕官窑瓷器里也有不少胎质粗糙的瓷器。

    而在清中期和清晚期,官窑都没少仿制前朝瓷器。尤其光绪朝,尤喜仿制清三代瓷器,特别是仿制的青花瓷,水平极高,可以令人不辨真假。

    就这种样式的笔筒,在光绪年间很常见,曾大量仿制过……”

    哪怕是光绪官仿,也比民国仿的价值高的多。

    所以,摊主老板将此款笔筒归纳到了光绪仿。

    可还不待他说完,秦立就直接否定了他:“我承认光绪朝的制瓷水平在清代中算是一个小高峰,被业内人士称为有‘回光返照’之兆,但总体水平距离清三代还有很大的距离。

    光绪年间,随着国外科技的发展,釉料比之以前的釉料要细腻的多。而在这期间,国内从外国进口了大量的釉料,其中有一种釉料名为洋蓝,即青花料,是当时光绪官窑和民间窑口都在使用的釉料。

    洋蓝的发色也确实和明珠料有些相似,都有蓝中泛紫的特点,烧制出来的瓷器青花发色都蓝正且美,很容易形成混淆。

    但,这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珠明料的发色给人的感觉是纯正沉稳,而洋蓝色泽则显得过于艳俗、不雅,青花是飘在釉面上的,有扑面而来之感,而珠明料的青花发色则是在釉下,完全不同。

    你说的光绪年间官窑中的品质粗糙的青花瓷器,就是使用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