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547节 (第3/6页)
的诸子百家。 咸阳本就是大秦的政治中心,而政治中心因为种种原因,也势必会聚集最多的知识分子。 再加上赵泗开放学室,给百家开了一道口子,不分诸子百家皆可以走正规途径进入仕途,来往关中的知识分子就愈发多了起来。 毕竟学室开放是试点经营,目前只在关中实行,诸子百家是生命之争,上升通道就是学术命脉,自然不愿落人后面。 因为始皇帝退避汤泉,而赵泗年龄尚幼,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原先不敢说话的人或多或少都放松了许多,因此舆论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舆论环境一旦宽松,那自然是什么话都能蹦跶出来。 就譬如释奴这件事…… 仅从释奴这件事来看,帝辛没办成,赵泗能办成,不是因为赵泗此帝辛强。 而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个时候。 事实上随着封建王朝的权利越来越集中,人身依附势必会大幅度减少。 道理很简单,但凡雄主,必然不会容许有太多人口超脱于自己权利干涉范围之外。 无关于慈悲,也无关于善良,这是权利的天性。 而大秦的封建集权已经到了相当之高的地步,尤其是在迁王陵令顺利实行,六国最后的叛乱平定,西灭东胡和月氏之后,现如今秦国中央政府的集权绝对不下于汉唐盛世,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巅峰。 至于帝辛……有个鸡毛的权利集中,政令能传多远都不好说,只能说想法是好的,可惜没有实行的土壤。 换个时代,跑到晋朝去提出科举以及废除奴隶制,大概率也是和帝辛一样扒瞎。 顺应时局是赵泗成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随着时代发展,七国战争愈发频繁,战争烈度高度上升,不论哪个国家都加强了对人口资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