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三十二) (第3/7页)
据。故"敬之"则"无咎"矣。”这说法本身错误,又是个“转轴子”说法,即说了等于白说。 对所谓第二爻辞:“黄离,元吉”的注释,最早是《易传·小象》的注释是:“"黄离元吉",得中道也”。而侯果的注释是:“此本坤爻,故云"黄离"。来得中道,所以"元吉"也”。 侯果既是遵循经文《易传》的说法(以经解经),又认为是《坤》卦爻里的说法(《坤》有“黄裳元吉的句子)”,所以也就得出“所以"元吉"也”,这种说法是什么逻辑呀!到底解释“黄离元吉”是什么意思呀!只有鬼知道! 对所谓第三爻辞“日昃之离”,荀爽的注释是:“初为日出,三为日昃,以喻君道衰也”。 荀爽以卦说上的《离》卦初爻为“日出”,而三爻为“日昃”,以此穿凿附会出“以喻君道衰也”。为何能从卦符号上附会出君王之道(帝王术)就是衰退呢?只有巫术迷信的算卦占上一卦看这卦爻阴阳之说,才可附会出盛衰说法,难道这荀爽也是从卦术(八卦筮法)上穿凿出的说法吗?这就是“经学”吗?若在大清国里,你通过这句爻辞内容解释,以此说“大清国要衰亡了”,岂不得治个重罪吗? 而“日昃之离”,在《周易·离》里也就是指日头落山离开大地之时,即黑夜来临的时候。可荀爽注释的是什么东东呢? 对同时所谓第三爻辞内容的“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九家易》注释的是:“鼓缶者以目下视。离为大腹,瓦缶之象,谓不取二也。歌者口仰向上,谓兑为口,而向上取五也。日昃者,向下也。今不取二,而上取五,则上九耋之阳称大也。嗟者,谓上被三夺五,忧嗟穷凶也。火性炎上,故三欲取五也。” 《九家易》同样以“象数”去穿凿附会,为何不从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